若未现此等舌,不宜用此等法,恐其中有湿聚太阴为满,或寒湿错杂为痛,或气壅为胀,又当以别法治之。如伤寒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若先恶寒,必继之以发热,此则发于阳也。
五六日,不问在表在里,便用承气等汤以下之。皆不可汗下,无犯胃气及中上二焦,并用小柴胡汤加归芍生地丹皮以治之。
如无韭汁,鸡子清亦可。其气内舍胃中,外在肉中。
如口渴烦热,平时胃燥舌也,不可攻之。 阴随阳发,而阳复为阴气所抑,郁则阴阳相争,搏而成声,辄为电矣。
《内经》云:形不足者,温之以气,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。 以三阴之经,至颈而还,不循于头,独诸阳脉上循于头耳。
夫人身之所以虚火上炎者,皆由于真阴之不足也。亦有脉弦寒热,邪在少阳,亦有脉弦寒热,邪在十二经之营舍。